何为科学、何为未来、何为自由。通过描绘人类普世主题,利用让人折服的想象力迎接挑战  ー 手塚2020(TEZUKA2020)第三部 故事 ー

何为科学、何为未来、何为自由。
通过描绘人类普世主题,
利用让人折服的想象力迎接挑战 ― 手塚2020(TEZUKA2020)第三部 故事 ―

如果说手塚治虫与AI有什么共同点的话,那就是都具有一种才能,可以实现“想法的飞跃”。他们都能够生出一些通常无法想象的奇妙想法。在“手塚2020(TEZUKA2020)”的故事创作中,AI的灵感成为了“情节的素材”,以《斐多》的形式开花结果。

谁都曾梦想过,手塚治虫和他的世界

Ryuhei Orihara
折原 良平
铠侠株式会社 数字化创新中心技术总监

手塚治虫被所有年龄段的人所铭记。
其存在之重是项目的驱动力

从手塚庞大的记忆中,AI和人类编织出新的作品——世界新记忆01“手塚2020(TEZUKA2020)”。担任该项目组组长的折原良平这样回忆道该项目成立的契机。

“首先,我重新思考了新世界记忆这个关键词。已经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,并且可以从那里产生的新记忆是什么呢?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漫画。”

漫画的读者不分老少,作为日本文化在全世界为人熟知。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来创造漫画,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,这让参与该项目的许多成年人都兴奋不已。但为什么是手塚治虫呢?

“答案非常简单。正如他的忌日2月9日是‘漫画之日’一样,说起漫画就是手塚治虫。如果你问大家第一次接触的漫画或动画是什么的话,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,绝大多数都会回答手塚治虫吧。即便是不怎么看漫画的我,也至今无法忘记初中时读过的《火之鸟》中的宏伟世界观。”

正因为手塚治虫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,所以这么做是有意义的。折原表示,目标是“使用手塚治虫的漫画数据,创造出可以称为其新作的漫画”。

“说实话,以现在的技术水平,光靠AI很难实现这一点。因此,AI和人类必须联手。我们期待AI能够为漫画家提供灵感的种子。漫画本就需要作为原稿的情节和角色设定,这部分可以交给AI负责。”

也就是说,这是一个用人工智能支持人类构思的想法。在IT的世界,这被称为“构思支援(idea processor)”。被称为天才的手塚治虫有着很多常人根本想不到的想法。AI从手塚过去的作品中学习其构思方法,并创造出手塚式的故事和角色,再经由人类完成这部漫画。这便是该项目的大致流程。

“我相信,如果AI和人类的合作顺利,一定会创造出比单独创造完成度更高的东西。作为构思支援的研究人员,我认为参与这个项目是身为技术人员的莫大荣幸。”

折原 良平

铠侠株式会社 数字化创新中心技术总监

从研究生时代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研究34年的AI专家。于1988年完成筑波大学工学院研究科电子信息工学专业硕士课程。于东芝及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工作后,目前担任铠侠株式会社的数字化创新中心技术总监。从事构思支援技术、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、文本挖掘方面的研究。印象最深的手塚作品为《火之鸟(未来篇)》。

更多

“什么是“手塚式风格”的故事?

Macoto Tezka
手塚 真
株式会社手塚制作 董事、映像作家

意想不到的设定,在手塚的作品却是寻常。
其中有着关于人类的深刻思考

作为手塚治虫之子,手塚真比任何人都近距离接触过他,手塚真称,手塚作品的故事特征在于“出乎意料”。

“手塚治虫会想出常人想象不到的设定。山、草木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,手塚治虫无时无刻不在对其进行着观察,并将从中学到的东西纳入到故事中。他可以站在当时的时间点,去思考100年前、1000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,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又是什么?甚至1000年后的人类又在想什么。这也正是他被称为天才的原因,我想正是因为他丰富的想象力,才有了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。”

现在的手塚真已对项目有了坚定的把握,但在项目成立初期,他觉得和AI一起创造漫画是很困难的事。

“AI就是在分析信息后展示计算结果。相反,创造是一种人类技能,是感官上的东西。其中漫画又是人类所拥有的表现手段中,最需要复杂、高难度技巧的。要创造出兼具阅读性和娱乐性的东西,说实话,当时我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。”

由AI来支持人类的构思。要实现这一点,时间远远不够。但随着项目的进行,可能性不再为零。哪怕只有一丝希望,也要让它试着成形。

“当然,有过很多技术难题。但AI理解起来很快,在几次反馈之后,便给出了具有意外性的优质关键词。例如,AI曾得出过依据场景不同,主人公的设定可男、可女、可变动物的故事提案。通常的漫画是不可能有这种设定的,但如果是手塚治虫的话倒也不无可能(笑)。《蓝宝石王子》中的主人公就是可男可女。当我在故事中看到这种意外性时,我就确信了,这个事值得一做。”

手塚 真

株式会社手塚制作 董事、映像作家

1961年出生,漫画家手塚治虫的长子,从小在制作漫画和动画的具有创造力的环境中成长。本项目中唯一了解“手塚式风格”的人。1985年在电影《星尘兄弟的传说》中担任商业电影导演出道。1999年凭借《白痴》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未来数字电影奖。如今以映像作家这一头衔,在电影和动画等影像作品中担任导演。新作《迷幻少女》将于(已于)2020年上映。

更多

“构思的跳跃”是手塚治虫和AI的共同点

Umi Hidaka
日高 海
株式会社手塚制作 创意部策划

看着无限产生创意的AI,
宛如手塚治虫一样

约700个标题、15万张手稿。

这是手塚治虫留下的作品数量,以及手稿用纸的张数。对于一个漫画家来说,这样的作品数已是前所未有的境界。这可以说是凭借非凡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累积而成的伟大成就。

那么出现在这些数字中的“手塚治虫式风格”是什么呢?手塚制作的日高海这样推测道:

“所谓‘手塚治虫式风格’,我觉得就在于信息性。这样的信息性包含在了手塚治虫的每一部作品中,其中多个故事描绘了有关生命的珍贵和对战争的批判。在推进这次项目时,我认为第一步是先让人理解这些信息再与AI分享,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接近手塚治虫漫画。

无论绘画的笔触有多像手塚治虫,如果没有核心的想法和愿景,那只会停在临摹这一表面。遗憾的是,现有技术还没达到能让AI充分理解这种“手塚式风格”的水平。然而,这次的项目让团队看到了一丝曙光。当这不再是痴人说梦时,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吧。

那么,如果要在手塚治虫和AI中找到共同点,又会是什么呢?

“脑中浮现的是‘想象力’。手塚治虫的名言之一是‘要说我的创意,可是大甩卖都卖不完’,AI也有共同之处。这次我们让AI记忆、学习了漫画的情节,并让它从中创造一个新的故事,没想到它创造出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新奇想法。我觉得这种构思的跳跃,确实与手塚治虫有相似之处。”

AI想要接近漫画之神,还需要反复试错。但是日高对此充满了期待。

“AI今后如何与漫画世界相关联还是个未知数,但如果这次的项目能成为一个指导方针就太好了。对未来的漫画界来说,这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”

日高 海

株式会社手塚制作 创意部策划

1999年加入株式会社手塚制作至今,曾在出版部和活动事业部工作,现在作为创意部策划,负责手塚相关内容的企划和制作。初次接触的手塚治虫作品为舞台上观看的《向阳之树》。喜欢的作品为《日本发狂》。年幼时的日高曾因故事中途开始的意外展开而受到巨大冲击。

更多

人类与AI的理想合作形式

Satoshi Kurihara
栗原 聪
庆应义塾大学 理工学部 教授/电气通信大学 人工智能最尖端研究中心 特聘教授

AI生成的“素材”人类如何加以利用?
这是项目的关键

仅靠学习了手塚治虫式风格的AI可以独立创作漫画吗?负责AI的栗原教授对这一挑战的回答为“以目前的AI技术,无法达到”。那么,AI在本项目中的作用是什么呢?

“绘制漫画时,需要为故事构建和角色塑造提供各种各样的想法,但从零开始构思对人来说也很困难。AI能做的是提供‘故事骨架’或‘角色雏形’等‘构思的素材’,以便人类能够自在地发挥想象力。如果没有AI和人之间的这种合作,想必很难会创作出具有可读性的漫画吧。”

在了解到“手塚2020(TEZUKA2020)”这个项目的时候,栗原教授最初的担忧多于期待。

“毫无疑问,在被大众严格评价的情况下,我很担心AI具体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漫画创作做出贡献。”

让手塚治虫复活必然是不可能的。那么,活在当下的人能做些什么呢?栗原教授表示:“那就是从手塚治虫留下的作品中汲取精华,并将接力棒传给AI”。

“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画和场景等数据感受到手塚治虫。于是,为了让AI学习‘手塚式风格’这一特征,我们做了一些预处理,如创建角色面部数据和分析场景如何展开,再运用图像识别用的AI和人工进行处理。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让AI学习手塚式风格这一特征,并尝试生成场景素材的情节和手塚风格的角色。而让我们意识到人类果然很厉害这一点,是在这之后的事。以AI生成的情节和角色形象为素材,人类再将其制作成漫画,竟会发生如此蜕变。我在那里感受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。说到底,还是人类用创造力创造出了具有‘手塚式风格’的新作品。我认为这是AI和人类理想的合作形式之一。我希望大家在阅读《斐多》时能够关注到这一点。”

这个项目也表明,AI可以支援人类的构思。而最后谈论到整个项目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时,栗原教授表示:

“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时刻,但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向手塚制作的各位展示由我们开发的AI生成的场景、情节的时候。当继承了手塚治虫DNA的手塚真先生发出称赞时,我简直激动到浑身发抖。AI生成的情节能够作为一个完整合理的故事面世,这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。”

栗原 聪

庆应义塾大学 理工学部 教授/电气通信大学 人工智能最尖端研究中心 特聘教授

从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研究科毕业后,就任于NTT基础研究所、后担任过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、电气通信大学信息理工学研究所教授后至今。工学博士。喜欢的手塚作品为《森林大帝》、《蓝宝石王子》、《怪医黑杰克》,认为这些故事和设定触动了他的心。著有《人工智能与社会》(欧姆社)、编辑《人工智能学事典》(共立出版)等多部作品。最近著作有《AI兵器与社会未来 杀手机器人的真面目》(朝日新书)。

更多

实现从小怀抱着的梦想

Hitoshi Matsubara
松原 仁
公立函馆未来大学副理事长、教授

在未来,AI和人类联手绘制漫画
将变得不再稀奇

1963年,有一位少年在看了动画《铁臂阿童木》后梦想成为一名博士。在半个多世纪后的2020年,他作为一名博士,在挑战AI开发。他便是在“手塚2020(TEZUKA2020)”中负责研究团队的技术统筹支持的松原仁教授。

“我非常激动能够实现从小就怀抱着的梦想。另一方面,我也感到自己背负了很大的责任。在手塚治虫老师的漫画中,阿童木是在2003年诞生的,但实际上以2020年的技术也很难实现。但尽管如此,我们决定竭尽所能。怀着这样的想法参与了这个项目。”

在现阶段,AI能做的事是有限的。尽管如此,松原教授依然认为这是个值得接受的挑战。他确立了由AI从手塚作品中提取“手塚治虫式风格”,生成故事和角色,再由人类接手完成漫画的方针。然而,项目并未能如此顺利地进行。在初期阶段,AI生成的故事和角色并没有达到可以使用的水准。

“很遗憾,AI并没有像人类那样能够即时判断好坏的能力。正因为如此,人类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显得尤为重要。如果没有铠侠和手塚制作的协助,项目应该很难推进。另外,人类倾向于根据经验法则来思考各种问题,但AI没有这个特性。这就是为什么AI能生出人类意想不到的想法。”

就这样,AI生成的瑰宝般的故事和富有个性的角色由人类接手了下来。尽管这只是一小步,但松原教授期待着,当它被传承到未来时,一定为转化为巨大的价值。

“人类能做的事,AI也可以做到。这是我一直相信的。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没有能够断言它做不到的理由。在我的学生时代,如果说出‘AI会在象棋中战胜大师’,一定会被人当做笑料吧。但如今那已经成为现实。同样,如果AI在未来与人类联手绘制漫画,我也不会觉得稀奇。有些人认为AI会威胁到人类,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谁在使用它。作为AI的研究者和手塚治虫老师的粉丝,我强烈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成为人类和AI合作创造漫画的契机。”

松原 仁

公立函馆未来大学副理事长、教授

1959年出生于东京,工学博士。1986年完成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信息工学专业博士课程后,进入通产省工技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(现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)。2000年成为公立函馆未来大学的教授,现担任副理事长。过去还曾担任过人工智能学会会长、观光情报学会会长和非营利组织机器人杯日本委员会会长等。此外,还担任AI初创公司的株式会社MIRAI SHARE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。著有《铁臂阿童木能够实现吗》(河出书房新社)、《AI有自己的思想吗》(集英社 国际)等。

更多

基于预习130个手塚作品标题的AI创作场景之路

将手塚作品分解为13个阶段并进行数据化

为了让AI学习作家及作品的特性而准备的,是将130部单集结束完结的手塚作品故事各分解成13阶段的情节数据。故事的分解由手塚制作的工作人员亲自进行。

ASBS中采用的故事构成要素

AI根据导入的数据生成场景

AI学习了手塚治虫的13阶段的结构后,生成构成故事框架的情节。然而这并不容易成型,需要多次反复的试错。最终,完成的场景数量超过了100个。

场景生成步骤

生成的场景示例

在100多个情节中,条理清晰能够作为故事构成的仅占2成,却也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内容。这种几近突兀的想法的飞跃,也是手塚治虫式风格。

完成的情节中的一例
※原文

刊登内容和个人资料为采访当时的内容(2020年2月)